印象中,這應該是上研究所所學到的第一個工具

那時是新生訓練學長拿來讓我們跑無目的觀察遊戲所用的東西

其實感覺上還蠻實用的,雖然發想的時候真的想到快虛脫了

什麼是同理心

根據WIKI所述的:「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,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,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、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,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。」

人們有時習慣會以自己過去的經驗去判斷很多事情;這種情況下,我們有時無法體會他人心理、情緒、行為。

同理心是種換位思考的概念,把自己與他人拉進,站在他人的本位上感受他的想法與邏輯

還記得在動態競爭的課程中老師說過:「你認為他人的行為是不理性的,但在他的角度來說卻是個理性的行為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雙方完全站在不同的角度。」

因此不管是運用同理心或者換位思考,當一個人能改變不同的視角,從不同的方向出發,他所看到的東西就會更廣。

 

那回到這個工具

同理心是如何在這工具被應用的?

同理心地圖能從對使用者的觀察,來理解他們的情緒、好惡、信念來推論出其他資訊,並引起關於使用者需求的討論。

一個好的商品服務、或者是一個好的行銷廣告,常常是建立在對於被設計者的深刻了解。一個能引起共鳴的東西相對來說,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。

那在用這工具後,我認為它算是一個滿簡易去洞見、整合使用者需求的東西。

上面這張圖就是同理心地圖

主要分成六個項目

想法和感覺 (Think & Feel)、聽到了甚麼 (Hear)、看到了甚麼 (See)、說了甚麼做了甚麼 (Say & Do)、痛苦 (Pain)、獲得 (Gain)

在實際操作上會用到一張大的紙或者是白板,腦力激盪後,在畫分好區域將相對應的(你所觀察或想到的)填入(或寫在便條紙後貼上)

等收集到一定的資訊量後再整合、分析,最終找出需求並發展對應的方針

舉例來說:那時候我們是進行無目的觀察,並應用同理心地圖來找出那塊區域可能需要什麼。因此在那區域漫步的同時,會去記下當地人所視、所聽、所言...等等,並依此進行發想

至於這麼做的好處有什麼?

應用得當的話有助於提供兼具深度廣度的換位思考

 

結論而言,這個工具我想應該在於在做行銷故事的撰寫、開發(改良)新市場(產品)、訪談、找出利基市場應該都頗有幫助

以上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某羽 的頭像
    某羽

    just for fun

    某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